南和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平凡的一生
TUhjnbcbe - 2024/4/26 19:51:00
白癜风好不好治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23/p3opces.html

今天,在整理写作稿时,无意中看到30年前写的一篇关于解放前老前辈王相民参加革命的记录稿。重新整理一下,留给后人,我觉得是对老一辈光荣革命斗争史的一种纪念。也是对故去先辈伟大生平的一种敬仰。建党节时,市委组织部领导和广宗县领导还前去慰问了这位90岁的建国前老党员、残废退伍老荣誉军人。当时,老人的身体很好,还和领导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对领导的前来慰问,老人很激动,一直说:“感谢组织的关怀,感谢政府的照顾。党和组织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党员老八路军人。自己很开心,现在自己的生活很幸福。请领导放心”。不幸的是,这位老党员老荣誉军人在病了一个月后于10月13日(农历8月24日戌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90岁的、富有传奇的人生之路。他的一生光荣而平凡,是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一生。王相民,字怀德,生于年农历2月初2日,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国家多难多灾之时,日寇的入侵把中国人民的生活带入了战争的灾难困苦之中。年17岁的他毅然的参加了抗日游击战争,在广宗县(当时县委书记是广宗三杏村肖英同志,肖英同志在回忆录《沙丘革命斗争史》中写了当时区大队和各区的对敌斗争故事,提到了五区战士王相民等人,肖英同志也一起随军南下了)区大队跟五区政委郎守荣(邱县人,解放后在邱县供销社工作)当通讯员。当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常和区队友们(有王汉民,南塘疃人,高之文,广宗高庄人等,一起趁着夜晚破坏敌人的交通、电话线。袭击敌人炮楼。在区大队和民兵游击队组织同日寇展开了顽强的武装斗争。在那日伪统治的白色恐怖时期,斗争是极其残酷、条件极其恶劣。就是在那种环境下,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战斗在第一线。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奉献了他们的青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政治,实现国家和平民主,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的全面内战,年10月部队大扩军。王相民积极报名,在广宗干部王润泽、郎守荣(当时区书记)带领下,广宗部分有志青年踊跃参加刘邓大军(同时一起参军的有本村王振生),当时送军干部连指导员李德青(后在拖拉机站工作),连长姓陈(记不得名字了)。部队先在县里整队10天,后在南宫赵村整编一个月,他被分配到二营四连一排一班任班长,随部队南下。年4月,部队到武安县野头(冶陶)村整军一个月,后又在阳谷县油坊村整训20天,随刘邓大军部队南下。他被安排到二纵队指挥部后勤做管理员工作(和许云堂,广宗西安村人在一起),当时,部队是一边走一边打,强渡黄河后部队经商丘、亳县、罗山,越过陇海线一直打到河南信阳商城县,战斗生活环境极其残酷。年7月,他被调到二纵队五旅十五团教导队任排长,当时部队首长都是以姓氏加代号称呼的,旅一号旅长雷玉真,旅二号姓田,团一号黄金波,二号李喜三,三号田家英,四号罗三杰,五号高志杰,六号范之彬,七号闫庆杰。八号杨兵贵。教导队队长姓金。教导队负责在商城三区辛店子做群众工作。当时三区没有地方干部,只有队友柏长青(后在南京工作)一人是当地的,教导队工作队员全是部队人员,武装队只有两个教导队和二个班,区政委是团主任。有一次,在漯河黄家湾村做工作时,一天佛晓,敌人突然把村子包围。在迫击炮、机枪的掩护下向村里进攻(后来听说是国民党48师的一个营的兵力包围的黄家湾),教导队战友们奋力突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教导队和部分群众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他的腿部在突围时被打伤。战友们把他抬到安全的地方,送他在赵家湾一个赵大娘家养伤,由卫生员张廷印给换药护理,在赵家养伤住了12天后,因在百姓家养伤不便,加上当地土匪、各种保安、小股武装到处骚扰抢劫祸害百姓和工作队队员,安全也是问题。他就带伤跟着部队一起转战南北打起了游击。因当时战情紧急,他没等伤好利索就急忙归队和战友们战斗在一起了。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紧急向大别山挺进。在部队过黄河经鹿邑黄泛区的时候,天已黄昏又赶上连续几天的大雨,部队马匹车辆行走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沼泽之中,积水浅处没膝,深处齐腰,一个晚上才走出十几里路。当天亮时,战士们看到的是茫茫一片,远处只看到几棵枯树和几间破房屋的屋顶,四野一片荒凉。战士们以无畏的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经过几天的艰难跋涉,甩掉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的追击和围堵,最终走过黄泛区。20多天后,部队毅然进入了大别山根据地(到大别山时部队伤亡近半)。进入根据地后,他们教导队继续做群众工作,敌人也对大别山刘邓大军实行了严密的封锁。物资难以出进。10月的天气越来越冷,后来下起了大雪,部队干部战士穿的都是单衣,因大别山地区不种植棉花,部队难以采购棉花棉布,战士们难以解决棉衣过冬。党中央军委后勤为挺进大别山的部队战士准备的棉衣棉被因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本运不进去。有的工作队只好在布匹店强借布匹,自己动手缝制棉衣,因布匹颜色各式各样,战士们为抵御风寒只得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在风雪严寒和激烈的战斗中度过了大别山的冬天。年春天,部队几乎天天都在打仗,难以得到休整。在大别山一个县城的激烈战斗中,部队打了三天三夜,他的腰部被炸伤,医院疗伤,医院也不稳定,随时都会转移。治疗一个月后,团里说随时打仗,伤病员随军也不便,就动员他退伍回家。团罗政委找卫生队长刘金博,卫生员张玉兴,给评残为三等残废。罗政委把残废证给了他,又到军分区给他办好退伍证、党员介绍信。当时军区和他一样情况的退伍伤员有20多人。有河南、山东、山西的,河北的只有两人。当时河南部分地区还没解放,军区规定由五旅十五团派人护送他们回家。护送部队团长黄金波和卫生员王振生把他们护送过陇海路后,因汉口敌人反扑过来,护送部队得到上级指示,得马上回到部队。分别时,团长黄金波告诉他们:敌占区基本过去,往北走没什么危险了,发给你们路费,有事在路上找当地党组织游击队解决,由游击队护送你们或自己想办法回家。战友们分手后,他们几个在路上遇到土匪抢走了身上所有的东西,只好找当地游击队,游击队的同志说也没办法找回被土匪抢走的东西。在游击队待了几天后,就安排他们坐去黄河修坝的车往回走了。过了黄河,清河的战友老李两人分手,就各自回乡了。回家后,因退伍的证明信和残废证在路上被土匪抢走,找区里找政府当时也拿不出任何证明能证明自己负伤退伍的经历过程。当时区里一直也没能解决。一直到后来经民政局帮助逐步往上找,他所在部队原领导(原部队卫生队长后来在北京医院任院长,帮助证明,帮助联系战友出证明,帮助向上级反映)、幸存的战友、卫生员王振生给出证明。最后由国务院军委办公厅出信(盖有军委大章的信,后来保存了多年)才给予了退伍残废军人待遇的解决。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工作中,在村里当大队长十几年。为村里的农业生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文革后他在生产队带领社员发展副业,从南和县请来技术人员,搞粉条加工,他们把生意做的很好,后来带动全村各生产队都搞粉坊。村里的副业搞的很成功,县、乡号召各村学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他们成了县、乡副业的标兵。作为一个老党员老革命战士,他时刻教育孩子要听党话、跟党走。要多学习,积极向上,大儿子参军复员后在县交通局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女儿也在年加入了党的组织并在村里任妇女主任多年。在三年自然灾害和生活最低最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给政府和组织提过任何条件和要求。他常说:有什么苦能比我们在前线生死的战场上吃的苦还大啊?我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打仗干革命,有了今天的安逸和平的生活,比起当年牺牲在自己身边的战友们,我很知足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后,他带头解放思想,走出家门,去市里做熟肉食品生意,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精心的管理经营,他的生意做的很有起色。劳动致富后,他建起了当时村里最好的宽敞的新房。后来他又回家投资跟别人合伙办起了一个针织厂,生产加工毛衣、毛裤。因毛衣质量好,很受用户的青睐,产品销往了东北、内蒙等地。那段时间,毛衣畅销不衰。做的生意很是红火。他成了农民致富带头人,带动了几十个青年的就业。他是当地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万元户之一。随着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他对任何事都不多问,一天天总是乐呵呵的。待人很是热情,和街坊邻居相处非常和睦。生活也十分俭朴。老人爱看电视戏曲节目,特别喜爱京剧。但对现代的电视剧节目,从来不看,(尤其是描写战争故事的,他总说好多的电视剧缺少当年战场的真实感)。不愿意提及当年战场上和敌人生死搏斗的过程。他说:亲身的经历,战争是残酷的、是血腥的,他常告诉我们后人:不要忘记和平,今天的安定生活来之不易。随着国家的退伍残废军人优抚政策的落实,政府每年都给他部分抚恤养老金。老人生活上也有所依靠,加上儿女们精心的照顾,平静的度过了他幸福的晚年。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解放战争中的先辈英雄们,祖国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后代的子孙们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你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历程将会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