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北省南和县,古称和戎朝平嘉禾,两千 [复制链接]

1#
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30/5969989.html

南和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端,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34万。有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的称号。

一、历史沿革

1、西汉初置南和县,治今址,属巨鹿郡,后更隶广平郡。

2、北魏永安后为北广平郡治。北周为南和郡治。

3、隋开皇三年(年)废郡,属洺州,十六年改属邢州。唐武德元年(年)于县址置和州,四年废,复属邢州。

4、宋属信德府。金属邢州。元属顺德路。明、清属顺德府。

5、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年直属河北省。年属晋冀鲁豫边区。

6、年属邢台专区。年并入巨鹿县,年复设南和县,属邢台专区(年改地区)。年划归邢台市。

二、县名来历

为什么称南和?明万历《顺德府志》说:“南和县,本西汉旧县,属广平国,经云北有和城故名,东汉属巨鹿郡。”而清乾隆版《顺德府志》说:“禹贡属冀州,南职方属邢,战国属赵,西汉旧赤县始为南和县,属广平国,东汉属巨鹿郡为和戎郡。”和戎郡为巨鹿郡析出,时在西汉末期的新莽时。王莽分巨鹿为和戎郡,《汉书》地理志中有:“《志》当有“莽曰和戎,四字”有人说和戎郡为和成郡的笔误。根据《太平寰宇记》引《水经注》说:“北有和成县,故此县云南。也就是说南和县处于和成县之南而名。但查《水经注》今无此文。在《汉书》地理志中只有“和戎”而没有“和成”;但在《汉书》功臣表记载:“高祖十一年,封公孙昔为成侯”;根据考证情况看,成侯所居之城在邢台的南和县以北的宁晋县境内。到了清代时,南和县名的来历有了新的解释。清光绪《南和县志》说:“泉清而甘醇,土膏而禾茂,人和而知礼,物厚而阜安”。

三、古迹及景点

1、南和古城。别称“嘉禾城”,民间又俗称“纱帽城”。南和县自西汉建县以来,此处一直为县治。后周时曾是南和郡郡治,唐武德元年还作为和州州治。北魏时期,南和城周七里,有南、西、北三门,城内多空旷之地,兵匪一来,难以防御,故元至正年间,县令尹泰改筑为小城,城墙周四里,明正统十四年知县王渊重建四门。成化二十二年重修,创建石桥。弘治三年知县门宁重修城楼四座,正德年间重修,城高三丈,池深两丈有余,添设城楼、角楼各四座。嘉靖二十七年知县屈作城垛口易以砖。崇祯十一年兵火后,只留城东楼,十二年知县谢继迁重砌为砖城。清代仍几次加以修葺,民国后逐渐颓毁。解放后拆平,改为环城公路。

2、白雀庵。位于邢台市南和县城东北10公里处白佛村,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千手观音妙善的初禅之地。白雀庵始建于多年前的晋朝,是*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尼姑道场,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处对外开放的僧尼活动场所,是在全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二僧道场和著名的千手观音道场。庵院香火旺盛,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有庙会。

3、宋璟墓碑。是中国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大书法家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写,所以也称“颜鲁公碑”。该碑坐落在沙河市东户村乡中学院内,系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被列入中国一百通名碑。该碑不仅是研究宋璟的珍贵历史文物,同时也是研究颜鲁公书的稀有资料。

四、著名人物

1、师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今邢台南和)人,春秋时著名乐师,为晋大夫,师旷双目失明,精通音律,尤擅古琴。曾创作出了《阳春》、《白雪》等名曲,被后世尊为乐圣。

2、张宾(?—年),南和县张相村人,一说内丘县人,后赵著名*治家、*事家、战略家,官至右侯、大执法,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史称“机不虚发,算无遗策”。

3、宋璟(年~年),邢州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十七岁中进士。历任义昌令,上*尉、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门监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

4、马亨(年—年),字大用,邢州南和(今邢台南和县马庄)人。他24岁步入仕途,居官47载,官至户部尚书、佥省。一生为官清正,善察民情,勇于进谏,刚正不阿,重治理,倡廉洁,为元代名宦,是元初邢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5、朱正色(—),字应明,号和阳,明顺德府南和县朱营村人。明万历甲戌科进士,历官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杰出贤臣,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