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除了统一中国以外,杨坚还做了什么,让现在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隋笔(一)杨坚(三)

翻开所有涉及到隋朝的历史教科书,对于杨坚,以及他开创的“开皇之治”的评价,基本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牛逼!

想想也是,确实牛逼。毕竟,杨坚对内结束了长达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再一次将中华大地归为一统;对外,他又很好地抵御了外侮(主要是突厥)。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战争、分裂、血泪和硝烟以后,中国人终于难得的享受了统一带来的红利。

有关开皇之治的溢美之词,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太多。甚至有人把户口资料做了比对——开皇之治时期的户口数,是后来贞观、开元盛世都比之不及的。

然而,在这些丰功伟业背后,却有着时常被人忽略的一些内容,那就是开皇时期的政治成果,对此后的整个中国的政治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讲,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成果。

隋文帝在政治上的主要改革,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块。而要谈到这些改革,就必须去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官制是怎样的。

有关两晋南北朝的行政制度,我在《两晋南北朝人物志》里基本没提。不是我不想提,也不是我忘了提,纯粹是因为这段历史的行政特点很难概括。每个王朝的寿命是如此之短,政局又如此动荡,以至于我们很难去总结出一些成型的规律。

总的来说,无论是南北朝,中央政治都体现出一定的军事政治色彩。南朝自不必说,开国皇帝都是军人出身;两魏分离以后,宇文和高氏也都把枪杆子抓得很紧。因此,文官系统就相对脆弱了许多,顶着宰相名头的各色官职,总得手里有枪杆子才说话算数,否则就是皇帝或者军阀的玩偶而已。

到了隋朝,天下已经统一,大权就不能交给军人,况且隋文帝本身也不是军人出身(虽然他爹是,他自己也打过仗)。这样的经历使得杨坚受军队的掣肘比较少,也让他能有足够的空间设计出一套文官政治出来。

而他的制度成果,就是五省六曹制,后来变成了五省六部制。

所谓五省,指的是内侍、秘书、门下、内史和尚书五省,其中内侍省主要是宦官衙门,相当于后来的内务府;秘书省主管文件工作,对政治干预也可以忽略不计。真正说话算话的,就是门下、内史和尚书三省。

而所谓六曹,则是指的尚书省下设的吏、礼、度支、都官、兵、工六曹。后来度支改名为户、都官改名为刑、曹换成了部,六曹也就变成了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六部。

到了唐朝,内史省的名字换成了中书省,内侍和秘书两省撤省。于是三省就和六部一起,形成了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度。

再后来的宋元,三省也逐渐失去了作用;到了明朝,干脆彻底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六部成为了最高的权力机构(内阁并非法理上的权力机构,阁员也只有建议而无行政权)。直到今天,国务院下属的行政机构,名称也仍叫“部”。

杨坚的这一次改革,不仅厘定了中央的官制,终结了几百年来的混乱局面;最关键的是,它把军人政治关进了笼子,也为后来的文官政治创造了条件。

说到文官政治,就不得不提杨坚的另一项伟大发明——科举制。

魏晋到六朝,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一直都是以九品中正制为主,以至于到了南朝时竟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阶层割裂局面。而北朝在汉化以后,也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这一制度,从而使得做官竟然只靠出身,而不用考虑真才实学。

平心而论,在物质文化还不发达的古代,下层人民接触不到多少丰富的知识文化信息,尤其是在纸张还没普及的时代就更是如此。而在南北朝后期,这种选官制度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南朝的那些高官们普遍脑满肠肥不识弓马,指望他们富国强兵基本就是做梦。如果再按照九品中正制玩下去,隋朝的政府里恐怕也得是这些人来吃空饷。

因此,科举制势在必行。

不以门第为做官依据,而是去考试,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制度创新。但是,你要说能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也是扯淡。在隋唐两代,即使在通过科举做官的人里,也大多都是官宦子弟,更不用说当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后门。

究其原因,其实也还是生产力的问题。隋唐时期,尽管纸张已经普及为书写工具,但是成型的印刷术依然还未出现,有能力阅读到书籍并且参加考试的依然是中上层人士。直到印刷术也彻底普及推行,出版业出现繁荣的时候,王谢堂前燕才真正飞到了寻常百姓家。

讲完了五省六曹制和科举制,我们再来看看地方行政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一点——把州、郡、县三级制度改为了州县两级,郡这一行政区划进入历史。

秦朝将天下划为三十六郡,后来汉承秦制,即郡国制,到了东汉却发现人口越来越多,于是设立了十三个刺史来监察各地的郡守。再后来,刺史就变成了行政官员,州也成了行政区划。

到了东晋,因为大批流民南迁,政府为了安置他们,就在南方各州(主要是扬、荆)设立了很多侨置州。

再后来,一个侨置州还不够,又搞出了南和北(比如北徐州和南徐州)。越往后,侨置州就越多,于是连“侨置”都省去了,直接变成了州。到了萧衍执政后期,南梁已经有了一百多个州,却只有三百多个郡。这就造成了一个州管不了几个郡县、一个郡县可能要被几个州同时领导的局面。这种混乱,贯穿了整个南北朝后期。

而在开皇初年,大隋王朝共有个州、个郡,个县,平均下来一个州只能管两个半郡,一个郡只能管两个县。再设立三级行政机构,意义已然不大。而当南北混一以后,那些侨置州存在的意义,也基本不存在了。

等到杨坚来执政的时候,他干脆大笔一挥,将郡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留下了州和县。这样做的好处是厘清了长期以来的行政混乱,裁撤了一大批冗官,为政府高效的收税做好了准备。

而有关杨坚的开皇之治的那些丰硕经济成果,历来也是史学家们讴歌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隋文帝时期的中国经济,到底繁荣到了什么地步呢?咱们下回再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